后期制作基地,夜灯通明。
剪辑师老贺坐在工作台前,眼睛紧盯屏幕右上角不断跳动的数据,额角冒着细汗,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上扬。
他身后聚着一圈人,屏息凝视。半天前刚上线的“沈宴×柳尧枪战对峙”花絮片段,此刻已成功冲上热搜前三。
“太猛了,#暗潮兄弟线#居然二次登顶!”
“昨晚还只是苗头,这会儿热度指数翻了三倍!”
话音未落,唐夕快步走进来,眼下浮着青黑,手里却依旧握着平板,神色振奋。
“一小时前话题阅读破两亿,平台评论超三十万,UP主那边的二创素材已经炸了,‘相爱相杀’、‘警匪兄弟’、‘背叛线’这几个关键词正热得离谱。”
她停顿一秒,翻开统计图表,“B站上新出的CP剪辑贴标‘兄弟宿命’,转发率远高于同期,数据不错。”
“那我们要不要趁热再放一波?”一名年轻内容策划兴奋地问。
“当然要。”唐夕疲惫中透着一股战意,“挑几段反差最强的片段,尤其是柳尧连开数枪那场,沈宴的眼神转变……我们先推一个无配乐版,让观众自己配BGM,再放完整版带剪辑版,把情绪连起来。”
“明白!”老贺立即开始整理素材,“我把沈宴几个冷面特写留足了,那眼神太狠了。”
所有人都清楚:眼下这条“兄弟线”,就是《暗潮》对抗对家封锁下最能打的突破口。
柳尧这位原本定位为“新人资源”的角色,意外被沈宴激出火花,演技拉扯、气场碰撞,竟擦出堪比“双男主对峙”的爆点。
有人沉迷戏内的博弈与宿命,有人留恋戏外的惺惺相惜。
而在诸多观众眼中,这已不是沈宴一人的锋芒,柳尧的表现同样令人侧目。
论坛、微博、视频平台……#暗潮兄弟线#一路狂飙。
粉丝封柳尧为“反差感天菜”,吹他“少年气不减,眼神却藏着锋利”,又拎出沈宴那句眼神杀:“这才是男人味警匪戏。”
平台算法顺势推送,各类解构、二创、图文混剪层出不穷,有分析贴总结:“柳尧角色从动摇到偏执的神转折,是暗潮最值得期待的副线。”也有演技粉单独剪辑沈宴的卧底身份崩塌过程,有观众评论,他的眼神里混着压抑不住的悔意和某种近乎自毁的冲动,像是把自己困在情绪牢笼中,寸步难逃。
导演杨学宁没有立即发言,他只是站在剪辑台后方,默默盯着这条爆款曲线,脸上神色在喜与忧之间反复变换。
热度是好事。
热度一旦走在内容之前,留给正片的容错空间就会被压缩。
他翻开兄弟线全部素材,对老贺说:“重点保留对峙、反转和眼神层次。冲突当然要有,但必须留情绪余地,让观众看到人物心理的变形,不只是火药味。”
剪辑助理在旁点头:“我们已经调出全片相关镜头,配合你重新排序。”
老贺迅速记录:“明白,我剪的时候会把柳尧的情绪层级拆开,前半段是压抑控制,后半段则逐步失控;沈宴那边则要保留愧疚和情绪断裂的质感。”
杨学宁端起咖啡,轻抿一口,笑了笑:“表演情绪已经给得很满了,剪的时候别把余味剪断了。得给观众一点想回头看的空间。”
他声音压得不高,却有一股清醒的笃定:
“热度的确存在,但不是靠噱头堆出来的,是表演和情节自然积累的结果。真正能留下观众的,是后续剧情的承接力。”
剪辑室内众人默默点头。
热度高,是意外的转机;但能不能稳住,还得靠接下来每一帧画面。
杨导心里明白,真正的风险不在于无人关注,而在于关注来得太早,一旦期待过高,稍有偏差便可能引发观众的失落与质疑。
所以他们必须更谨慎。
而这,也是《暗潮》第一波逆袭的分水岭。
.
随着网络热度的持续飙升,为了趁势巩固关注度,程今与唐夕果断敲定了一场“后期推进阶段”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展示《暗潮》的最新进展,也借机回应连日来有关资金与内部博弈的诸多传言。
发布会设在市中心一家酒店的宴会厅,空间不大,却布置得一丝不苟。背景板上印着尚未公开的主视觉海报,沈宴与柳尧对峙的剪影若隐若现,戏剧张力扑面而来。场内聚集了数十位媒体记者与业内观察人士,虽然不是大型活动,却因话题敏感,气氛紧张。
沈宴是第一个到场的,他身穿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风格一如既往的简洁干练,沉稳的气场在灯光下愈发内敛。柳尧随后抵达,面对骤增的曝光还略显生涩,却强撑着礼貌微笑,青年演员的青涩与真诚并存。而程今,则是最后一个出场,她身着线条利落的米灰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半束,眉眼干净,步履坚定,一出现便掌控全场。
随着灯光亮起,三人并肩走上台。沈宴率先开口,他向来寡言,却用简短得体的一句话开场:“感谢大家对《暗潮》的持续关注。从杀青到现在,后期团队一直在努力,希望最终能呈现出一部真正值得期待的作品。”
柳尧接过话头,语气略有紧张却真诚:“能和沈哥合作,是我非常幸运的经历。看到大家对预告片的热情回应,我们整个剧组都很感动。也希望成片出来的时候,能不负这份期待。”
台下闪光灯接连闪烁,记者们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能不能讲讲片中最过瘾的一场对手戏?”
“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争执?冲突怎么解决的?”
沈宴与柳尧配合默契,偶尔回忆些幕后趣事,还引得台下一阵笑声。气氛正缓和之际,却有记者突然举手,语气直白:“程制片,业内有消息称,你因项目资金压力,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如果影片无法达到预期,你将承担巨额个人损失。请问,这属实吗?”
全场顿时寂静下来,连摄像机的咔哒声都仿佛慢了半拍。所有镜头齐刷刷对准了程今,空气骤然凝固。
她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微微抬眼,看了对方一眼,语气冷静无波:“我们与投资方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具体条款属于项目内部事务,不便公开。但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我们不会走到今天。”
那名记者却穷追不舍:“也就是说,确实存在对赌协议?你是否被迫在高风险下孤注一掷?”
这已不仅是提问,更像是设套。柳尧和沈宴都面色一僵,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插嘴。
程今神情未变,只轻轻将麦克风向前送了些许:“电影本就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我们相信作品有足够价值,那些选择就不叫被迫,而是承担。而观众对预告片的热烈反馈,也是我们继续坚持的理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质量不被妥协。”
话虽不多,却滴水不漏。可对方显然还未罢休,紧接着又试图将话题引向预算失控与管理问题。
就在此时,沈宴忽然抬眼看向记者,声音不疾不徐,却格外有分量:“我们剧组整体状态一直良好。虽然拍摄强度大,经常通宵赶戏,但每一次投入,都换来了更真实的质感。有些超支,是为了更好的动作设计、更逼真的服化道。这些选择,我们都问心无愧。”
他话语平静,却精准地将话题从“风险协议”转移到“艺术价值”,巧妙引导记者将关注点转向创作本身。那股沉稳的气场,如一面无形的盾,替程今挡下了最尖锐的一击。
程今微微偏头看他一眼,眼底一闪而过的情绪,藏得极深。她很清楚,沈宴虽寡言,却从不是袖手旁观的人。关键时刻的发声,恰到好处。
然而风波未止,另一家媒体随即抛出问题:“片方这次明显加强了对‘兄弟线’的宣发,是不是在有意引导大家‘嗑CP’?之前放出的互动视频节奏暧昧,是否也是炒作手段?”
程今拿起麦克风,没有丝毫回避:“我们没有刻意炒作CP。故事本身就涉及两位角色从兄弟情义到信任崩塌的转变,那是剧本赋予的情感张力。演员的表现只是忠实呈现角色复杂的心理变化。所有发布的物料都是实拍片段,没有任何人为造作。”
这一次,她回答得比以往更锋利,语调依然克制,却带着锋芒。主持人见气氛紧绷,适时插入,引导进入后期剪辑与海外发行环节。程今顺势抛出“宣发联盟”的部分计划与海外流媒体的推进进度,迅速将场面重新稳住。
一个小时的发布会,看似平静落幕,实则处处藏锋。暗潮涌动的场面里,程今一寸不让,而沈宴,也在她最孤立无援时,站在了她身边。
会后,两人在人群中短暂擦肩。沈宴微微颔首,并未言语,而程今也只是淡淡回望。可就在那一眼之间,她读懂了他眼里三分肯定、四分关切,和余下几分未说出口的情绪。
那句“谢谢”终究没说出口。因为她知道,在沈宴面前,有些东西不必说得太明白。
当晚,为犒劳后期团队的辛勤付出,也为庆祝发布会的顺利落幕,程今让小孙在工作室附近订了一家装修雅致的小餐厅,组织了一场不大的“庆功小宴”。
傍晚,包间内笑语不断,觥筹交错。后期剪辑组、美术组、还有动作指导与武行都来了,难得放松一回。柳尧成了全场的焦点。尤其是这两天频上热搜,他一夜之间从“新人”变成了“流量”,众人轮番打趣:“柳哥,火成这样,记得拉兄弟一把。”
柳尧笑得有些局促,却仍一一回应,敬酒也来者不拒,不一会儿脸颊便泛起一层淡红。
与他热闹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包间边角的程今。她鲜少碰酒,只偶尔应酬一两口,更多时间都在看手机:实时弹幕、平台数据、对家宣发动作、粉丝群的风向……每一条都细细翻过,心中一丝不苟地记着每一个变化点。
她不肯被眼前的热度冲昏头脑。爆红的花絮、剪辑的情绪点、粉丝的磕CP讨论,全是舆论的一瞬,她更在意的是这场爆发能撑多久。
沈宴没有坐在她身边。他和导演杨学宁几人聚在另一桌说话,语气不疾不徐,偶尔低声笑两句,也喝得极少。
等到散场,桌面一片狼藉,人群三三两两地走出包间,有人高喊着去KTV续摊,有人已经在叫车回家。柳尧被武行师傅半扶半搀着,嘴里还坚持:“不喝了不喝了,明天还得拍戏。”惹得一群人哄笑。
程今站在门口,翻看手机里后台的实时数据。短视频平台的二创量在持续上升,几个剪辑号已经冲上了榜单热度。她看完这组数据,终于在心底轻轻松了口气。
这时,沈宴走了过来,低声问:“准备走了吗?”
她点点头:“我在等司机。”
“我也没开车。”他语气平静,“不介意的话,我陪你一起等。”
语调平和得像聊天,但程今心口轻轻跳了一下。她抬眸看了他一眼,随即笑了笑:“好。”
餐厅外夜色已深,街口有个旧木质长椅,两人并肩坐下,身后是斑驳的路灯光影,街边偶有车灯掠过。秋末的风带着点凉意,却也安静。
程今收起手机,深吸了一口夜里的凉风,忽然觉得这一刻出奇地轻松,像是被什么东西从连日的绷紧中轻轻抽离出来。
沈宴看着远处的车流,语气淡淡地开口:“今天的发布会……你应对得挺好。”
“嗯,还行。”程今耸了耸肩,淡声道,“那种问题其实都在预判里。记者嘛,总要捅点料出来。不过你今天帮我说话,我记在心里了。”
沈宴弯了弯唇角:“我不擅长那种场合,只是觉得不能让你一个人面对长枪短炮。”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我说的也确实是实话,《暗潮》确实值得。”
两人都没再接话,沉默像水面缓缓铺开。程今转头看他一眼,想再说句谢谢,但那抹眼神却让她停住了话头——她知道,他不会在意她说没说出口。
沈宴似乎看出了她的迟疑,忽然低声问:“你会后悔签那份对赌协议吗?”
程今没有立刻作答,她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后悔”这个词,最终只是低头笑了下:“我如果不争这一回,项目早就被他们踩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沈宴轻轻点了点头,不自觉地望向程今,眼神平静却透着钦佩。
“我从不后悔。”她语调平稳,却透出一股不容撼动的冷意。
两个都习惯了控制情绪的人,在这个夜晚里,短短几句,却彼此心知。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在彼此沉默中反而更加真实。
忽然,程今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