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布用手中竹签轻轻点了点沙盘,仿佛将他的思路化作具象,缓缓说道:“所谓层级清晰,便是要明确军中权责分配。上有统帅指挥全局,中有将领调度一方,下有士卒执行命令。每一级都有明确的职责,一级负责一级,环环相扣,无人可以越级插手,亦无人可以推卸责任。若无此种分明的层级,即便是军纪如铁,命令也难以有效执行。”
“此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陈宫微微颔首,插言道:“温侯所言极是。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然层级虽明,若职责不清,恐怕依然难以避免混乱。”
吕小布笑了笑:“这便是第二点:协同作战。协同作战的前提是每个人。每个部队都了解自己。“
吕小布缓缓抬起头,环视众将,语气沉稳而清晰:“军队的每一支部队,每一名将领,都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划分。正如陷阵营的职责在于正面冲锋,破敌之阵;轻骑兵则擅长奇袭侦察,灵活机动;水军专注水域作战,封锁敌水路,确保后方无忧。这些职责分明的划分,不只是为了提升战斗力,更是为了让将领和士卒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任务,不至于在混乱的战局中各自为战,失去协同配合的意义。”
他将竹签轻点沙盘上的不同区域,继续说道:“日常的训练必须有章可循,每位将领必须全权负责自己的部队训练。陷阵营需不断磨砺其正面冲锋的能力,士卒如刀锋,刀锋不利,则阵势不破。轻骑兵需熟悉奇袭战术,擅于隐匿行踪,善于侦察敌情,进退如风。水军则需在水上作战中练习船只操控、弓箭、船战布阵,甚至应对风浪的能力。各部训练的重点必须与其职责完全一致,不同部队的训练方式也会不同,不可相互混淆。”
军队若仅靠各部独自训练,而不注重协同作战,便如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这就是协同作战可以解决的部分。由于我们还从来真正的在战场协同作战过。我的规划是:各部训练完毕后,每月至少一次进行协同作战演练。这些演练将完全模拟战场环境,将陷阵营、轻骑兵、水军、甚至侦察兵、禁军等不同部队组合成战斗集群,共同完成既定的战术目标。各部将领可以自己联系不用军中进行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不仅包含战斗部队,也需要和后勤部队相互配合。
他抬头看向张辽:“轻骑兵擅长侦察与突袭,但若孤军深入,极易被敌军围剿。张将军,若你的轻骑兵发现敌军主力,你会如何行动?”
张辽沉吟片刻,答道:“若孤军深入,末将当先稳住阵型,同时迅速派出快马回报温侯,以求援助。”
吕小布点头:“不错。但若你的轻骑兵与陷阵营配合呢?你可在侦察到敌军主力后,诱敌深入,将敌军引至陷阵营的伏击点。陷阵营正面冲杀,轻骑兵则从侧翼迂回,配合夹击。如此,敌军虽强,亦难逃全军覆没之局。”
张辽目露赞叹,拱手说道:“温侯之策,当真令人茅塞顿开。若能多次演练,必能形成默契。”
吕小布又转向高顺:“高将军,你的陷阵营虽是我军最强的正面部队,但若遇敌军骑兵冲阵,你将如何应对?”
高顺沉声道:“陷阵营虽擅长正面冲锋,但敌骑若多,难免冲乱阵型。末将需借助长矛与盾牌结阵,以步兵方阵抵御骑兵冲锋。”
吕小布微微一笑:“不错,但若此时有水军从河中伏击敌军后方,切断其退路,陷阵营配合水军,则可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将敌军全歼于阵前。将军以为如何?”
高顺面色一凛,拱手道:“温侯所言极是。若能如此协同作战,敌军虽众,亦不足惧。”
吕小布继续说道:“这些不过是协同作战的冰山一角。诸位需明白,任何一场战斗,都不是某一支部队的独角戏,而是各部队之间配合的整体较量。正如一支军队是一个整体,每支部队的训练和职责虽然不同,但只有通过协同作战,将每一部分的力量汇聚成一股合力,才能真正战无不胜。”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帐内众将:“因此,我要求:每一名将领,不仅要精通自己部队的职责,还要熟悉其他部队的长处与短处;每一名士卒,不仅要训练自身的技能,还要明白与其他部队配合时的作战方式。”
陈宫拈须沉思,轻声道:“温侯所言正是。此种体制,既能强化士卒战斗力,又能提升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和配合度。如此一来,我军便真正具备了灵活应对任何战局的能力。”
吕小布点头说道:“除此之外,每一支部队还需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单独训练的成果、协同作战的默契度,以及士卒的纪律性。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将领与士卒的赏罚。表现优异者重赏,表现不佳者严惩。如此,才能督促各部不断精进,不敢懈怠。”
张辽闻言,点头说道:“温侯,这职责分明,协同作战之策,的确能大大提升军队效率。但在不同部队之间进行协调却会是一个大问题,很可能会有人不小心擅权越界,又当如何处理?”
吕小布目光一厉,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就回到第一点,服从上级命令。如果都是平级,则需要在一起开会讨论后最终决定。会议上可以各抒己见,但是一但达成共识,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需要有良好的军队制度”
“所以,赏罚分明是军纪的核心所在。军纪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制度的公正与权威,”吕小布缓缓说道,目光扫过帐内众人,“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卒,若能尽职尽责、屡立战功,必当重赏;而若懈怠职守,或越权擅动,必受严惩。这不仅是约束,更是军队凝聚力的根本保障。只有在赏罚分明的基础上,军中上下才能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毫无怨怼。”
沙盘旁,张辽微微躬身,神情沉稳而谦和,目光中带着对吕小布的信任与尊敬。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温和却透着深思:“温侯,军中士气高昂,将士们心怀壮志。今日聆听温侯妙策,末将深感获益匪浅。不知温侯心中所构想的军中之制,可否更为详细告知,以便末将等人能将之贯彻无误?”府邸外隐约传来更夫的打更声,低沉悠远,似在提醒这不眠之夜的时光正在悄然流逝。
吕小布环视帐中,嘴角扬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声音平静却饱含力道:“当前局势风云变幻,兵力的部署与调整至关重要。为了在未来的战场上更有效地应对敌军,我决定从并州铁骑中挑选精兵,组建几支全新的部队,以形成更明确的战术分工。”
“首先,从并州铁骑中挑选最为精锐的士卒,组建两支特种骑兵,分别为狼骑兵与獒骑兵。”
吕小布目光微微一转,看向魏越,语气中多了几分期待:“狼骑兵以弓箭和短刀为主,擅长快速侦查与远程打击。你魏越身为并州铁骑的宿将,身经百战,对骑兵战术了然于心,这支部队由你领导。记住,狼骑兵的核心在于速度与隐匿,需如狼一般灵活、狡黠,专门负责撕开敌军薄弱处,为我军提供先机。”
魏越拱手一揖,语气铿锵:“温侯放心,末将定不辱命,定会让狼骑兵成为敌军闻风丧胆之师!”
吕小布点头,随即竹签一转,指向沙盘的另一侧,语气更加沉重:“獒骑兵,以长枪为主,专注于正面冲锋,需如猛獒一般迅猛无匹,撕裂敌阵。此部队交由曹性带领。曹性,你曾多次在战场上以突击战法取胜,极擅正面突破,带领这支獒骑兵定能发挥出骑兵的最大优势。记住,獒骑兵的核心是力量与冲击,战时必须一击即溃敌军。”
曹性闻言,肃然起身,拱手说道:“末将谨遵温侯之令,必让獒骑兵在战场上摧敌军如破竹!”
“各位,”吕小布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除了狼骑兵和獒骑兵,我打算组建长弓兵和弩兵混合部队,由郝萌带领。主要做为远程杀伤力。”
话音刚落,整个帐内顿时静得如死寂。所有的将领都不禁微微皱起眉头,他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困惑和不解——长弓兵和弩兵的混合使用,的确是一个罕见的提议。这个战术听起来充满了风险,但也隐藏着巨大的潜力。吕小布这番话,是坚定的决策,还是一时的兴致?
“主公,长弓兵和弩兵混合使用,的确能在战场上形成强大的火力压制。”郝萌沉吟片刻,低声回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谨慎,“但这两种兵种虽然都为远程杀伤力强者,但弓兵灵活,射程远;而弩兵则射程较短,且威力强大,适合近战。如果能成功,混合部队的杀伤力将是敌人无法预料的。但这支部队如何部署,如何指挥,依旧是关键。”他缓缓走出一步,眼中闪过一抹锐光,“弓兵与弩兵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兵种,各有其长,如何在战场上相辅相成,必须严格考虑。”
吕小布凝视着众将,眼中闪烁着一丝深邃的光芒,话语如重锤般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他顿了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战场是一个复杂的局势,而我们丰富的兵种配合可以给予我们多样的战术灵活性。弓弩部队不单是为了远程打击,还能在整体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有狼骑和步兵的配合,甚至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我们的混合兵种能发挥出出其不意的效果。”
他稍作停顿,环顾四周,确保每个将领都能理解他话中的深意。“例如,当敌军迎面而来时,我们可以将弓弩部队与陷阵营部队配合,阻挡敌军的正面进攻。这时候,狼骑可以从敌军的侧翼发动包抄,逼迫敌人陷入四面受敌的局面。而工弩部队则可以迅速占据高地,以更有利的角度进行射击,进行压制。这是一种战术上的降维打击,让敌军无论如何反应,都无法找到有效的对策。”
吕小布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凛冽。“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战场的变化。如果敌军开始撤退,狼骑的机动性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他们能迅速骑行,掩杀敌人的退路,切断他们的后路,让敌人无处可逃。”
他轻抬头,语气逐渐冷峻:“但要记住,弓弩部队的战术位置并非不可动摇。虽然他们配备了短刀,但并不像普通步兵那样有盾牌防护。因此,如果敌军发起强力突破,冲击到弓弩部队的阵地,正面战线一旦失守,这支部队就无法有效地支撑下去。”
他顿了顿,眉头微蹙,显然在考虑着最坏的情况。“所以,工弩部队必须具备撤退的应变能力。在敌军突破正面防线时,我们必须指引他们迅速撤离,寻找高地进行再部署。那时,借助高地的优势,他们可以重新以弓弩压制敌人,避免正面冲突中的损失。”
吕小布目光如刀,扫视全场,轻轻说道:“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灵活变通,确保弓弩部队能在敌人的攻势下始终占据主动。我们既要强硬,又要巧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战场上打出意想不到的胜利。”
郝萌没有多言,静静地听着吕布的每一句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但那一抹冷静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吕布。“既如此,”他终于开口,“我愿带领此部队,且务必确保作战中的灵活机动,避免正面硬碰硬的正面冲突。”
吕小布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郝萌,正是你这种沉稳与果断,才是我所需要的。你必须明白,弓兵和弩兵的结合,非一蹴而就。必须在战场上不断适应敌军的变化,并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