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被这个概念吸引了。“所以,温侯,您是打算把这种三三制的战术,先从陷阵营和侦察兵开始推行,对吗?”
吕小布点了点头,“正是如此,陷阵营本身就是重装精锐,执行这种战术效果会非常好。而侦察兵,虽然任务更多是隐蔽侦查,但也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三三制可以提升他们的灵活性,甚至在敌军追击时,能够通过阵形改变实现快速脱离或反击。”
“我们可以将骑兵分为三支队伍或三个部分,每队依次衔命作战,形成层层推进的攻势。第一波骑兵的冲锋,主要任务是突破敌军阵线,撕裂敌人的防线,制造混乱;紧接着,第二波和第三波骑兵将迅速跟进,左右两翼的骑兵从侧翼发起冲击,拉扯敌军阵型,削弱敌军的反抗力,进一步瓦解其防御。当敌人阵型被彻底撕裂,失去抵抗力时,骑兵将合力追击,展开屠杀或俘虏,彻底摧毁敌军。
这便是骑兵的“三三制”。至于侦察兵的执行方式,虽然我们可以借鉴类似的战术理念,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执行,也能从中获得启发。虽然称之为三三制,人数并非固定不变,实际操作中,十人一组只是一个参考,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灵活机动,以确保任务能够高效完成。
张辽听罢,深深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尤其是在敌人兵力强大时,三三制不仅能保持战斗力的延续性,还能在敌人意图反击时,进行有效的分散与包围。这一战术如果能推行到全军,必然能大幅提高我军的整体机动性和反应速度。特别是陷阵营和侦察营,作为先锋部队,应该首当其冲,执行这一战术。”
高顺则是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温侯的意思,不仅仅是使用三三制阵型,更要理解三三制的精髓。我军可以在双侧翼安排四个人,中间两人,通过佯攻吸引敌军注意,侧翼包抄敌人。这三三制能够在战场上产生无穷的变化。”
吕小布听后心中一喜,露出满意的笑容:“仲达,你理解得很透彻。”他顿了顿,接着继续道,“三三制的关键不仅仅是阵型的布置,更多的是要利用其在敌方阵线上的突破性。在实际进攻中,我们要寻找敌军的弱点,力求在短期内形成突破点,并在敌军的防线周围制造多面包围。如果可能,至少要在进攻中做到两面,甚至三面包抄敌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破坏敌军阵线的稳定性。”
张辽也频繁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深思的光芒:“我明白了,三三制并非是每次进攻都只设置一个或两个突破点,而是要深入理解如何通过分散兵力,破坏敌人的战线稳定。在此基础上,突破点的数量仅仅是参考,真正关键的是如何巧妙分配兵力,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的薄弱环节。在实战中,三三制的灵活性来源于敌情的侦察、分析以及我们对于战场情况的精准判断。”
“因此,任何组织的三三制进攻,并非简单地将众人均匀地分为三个战斗小组展开行动,而是需要明确定位从哪个翼进行佯攻,哪个翼为主攻,哪个翼为辅攻。或者是两翼为主攻,中央辅助。实战中采用哪种方式并不固定不变,变化的精髓都源于实战中对敌军情况的侦查、分析和运用。”
“这三三制真是精妙。“高顺激动的说道,“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性与机动性的完美结合。通过将部队分成三个战斗群,每个群都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呼应。就像下围棋时布下的几个关键棋子,看似分散,实则相互呼应。“
张辽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错!而且这种分散部署还有两个关键好处。其一,能有效避免被敌军主力一击击溃。其二,即便某个战斗群遭遇强敌,其他两个战斗群也能迅速策应,形成犄角之势。“
吕小布听到这里,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你们说得都对,但还未触及三三制的核心。“他站起身,在帐内踱步,
“三三制的核心之一就是高度的协同作战,每个小组都有独立的指挥官,确保任务分配明确。在战斗中,指挥官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调整小组的位置或战术配合,最大化地发挥战斗力,同时避免了指挥混乱带来的损失。”
核心之二在于它能让我们在任何战场情况下都占据主动。特别适用于复杂战场环境,既能兼顾进攻也能兼顾防守。无论是在平原、山地,还是在暴雨、浓雾中作战,三个战斗群都能根据地形和天气灵活调整。
最关键的是,每个战斗群都有独立的指挥官,不必事事请示,可以根据战场变化立即作出反应。比如三三制通常要求部队分散布置,从而增强了隐蔽性,特别适用于侦查和快速反击。当战况变化时,部队能够迅速集结或分散,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进行有效的反击。“
“三三制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战术,而是一个可以根据战场需要灵活调整的战术体系。”吕小布的话语简洁有力,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他拍了拍张辽和高顺的肩膀,目光中满是信任。
接着,他继续说道:“三三制也被称作‘一点两面三三制’,所谓的一点,就是班组长的指挥。在最基础的三人小组中,三名战士被安排成三角形或类似的形状,各司其职,分别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进攻和支援的任务是可以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的,而支援主要负责补位,确保进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吕小布用手势演示着:“就像一个人走路,先迈出左脚,然后是右脚,最终才能到达目的地。进攻和掩护会随着战斗局势变化而交替进行,保持战斗的节奏和灵活性。”
他接着解释道:“这三个人组成的战斗小组,实际上是一个班组。每个班组都有进攻、掩护和支援的分工。多个班组可以组成更大规模的战斗群体,战斗群体的关键在于分散和灵活性。三人一个小组,但这些小组可以像撕裂的刀锋一样,快速展开,既能展现宽度,也能掌控深度。这样,敌人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不断扩展、相互协作的战斗集体,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吕小布目光变得凝重:“在这个战术体系中,队长是最关键的角色。队长需要串联起所有战术的执行,确保每个小组、每个战士的行动都能在大局中发挥作用。而如果队长不幸牺牲,那么副队长必须迅速顶上,保持战斗的连续性。通常,组长负责支援位置,副组长则负责掩护。我们选拔经验丰富的战士担任组长,他们的位置一般在战斗的最后方,时刻关注全局,确保整个战斗的协调。”
“这就是‘三三制’的核心所在,”吕小布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张辽和高顺,“它不仅仅是分配战术任务的方式,更是一种高度灵活、能够迅速应对战场变化的作战理念。”
吕小布微微一笑,心中暗想:“果然到了装逼的时刻了,没办法,实力在此,得适时展现一番。”他调整了一下姿态,继续说道:
“而这种三三制的战术,其实是有扩展空间的,可以根据战场的需要,将其发展为四组一队的形式。也就是说,两组三三制合并,或者一组三三制加一个额外的支援单位,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战斗小组,这就是四组一队。
这样一来,就会有一对进攻小组,两个支援小组,还有一队专门负责补给保障。这个组合的优势在于,它的杀伤力更强,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进攻和支援配合更加紧密,补给队伍则能确保战斗持续性,不会因物资匮乏而被迫停滞。”
“而这种四组一队,实际上特别适合大规模作战。”吕小布语气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将领,“例如,陷阵营可以作为火力小组,充当前方主攻力量,直接与敌军硬碰硬。与此同时,狼骑和獒骑可以作为支援部队,从侧翼进行压制和干扰,利用机动性突破敌人的防线。”
他继续说道:“而弓弩兵则可以站在后方,作为火力支援小组,进行远程压制,形成纵深攻击,确保敌人没有喘息之机。当敌人陷入混乱、试图反击时,我们的侦察兵可以通过三三制的方式,迅速迂回,绕到敌人的后方进行突破,彻底瓦解敌人的指挥系统。敌人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防线就会崩溃。”
吕小布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所有这些调整都得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敌人防线过于坚固,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援和补给来维持战斗力;而如果敌人防线出现破绽,进攻小组可能需要更多,补给反而可以适当减少。最重要的是,灵活应变、根据战场动态调整兵力部署,也是‘三三制’真正的精髓所在。”
吕小布看着张辽和高顺那略显迷茫的表情,心中得意,继续装逼的节奏毫不放缓:“三三制作为小组制,确实非常适合侦察兵和陷阵营这种特种部队的作战。尤其是面对敌人快速反应的情况,我们的小队可以灵活机动,快速适应战场变化。但是如果遇到敌人兵团化阵地战,或者敌人防线过于坚固时,三三制虽然灵活,但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他顿了顿,微微一笑:“这个时候,四组一队的战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三制的精髓在于灵活、分散、机动,而四组一队则是对大规模作战的优化,让我们的部队在面对敌人强大防线时,能够通过多点配合,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四组一队的方式能有效补充三三制在面对兵团化阵地战时的不足,达到更强的突破和压制效果。”
吕小布语气更加轻松,眼中闪烁着一丝狡黠:“你们也知道,战术和指挥的结合是制胜的关键。优秀的战术如果搭配出色的指挥能力,几乎能在瞬间把敌人击溃。尤其是三三制和四组一队的组合运用,可以让我们在战斗中迅速打击敌人,而敌人一旦崩溃,我们的部队却因为分散作战的关系,无法快速汇聚,导致无法有效追击敌人。”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嘴角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接着缓缓说道:“既然战术可以灵活变化,那追击敌人的方式自然也要随时调整。为了弥补我们部队在聚集时可能出现的时间差,我提议采取‘三猛一慢’的战术。”
“三猛一慢?”张辽与高顺面面相觑,皆显惊疑之色。心中纷纷响起同一个念头:“这又是何等奇谋?今日所学繁多,温侯的奇谋百计频出,我等也得多多学习才能跟得上温侯啊。”
吕小布见二人面露愕然,心中暗自得意,便继续道:“正是‘三猛一慢’。这个战术的核心思想是,所谓的‘三猛’即是:第一,进攻时要猛烈,集中优势兵力狠狠打击敌方要害;第二,在敌人阵脚未稳,或者发现敌方出现破绽时,必须迅速突破,猛然冲击;第三,当敌人开始撤退时,确认局势安全后,要紧追不放,猛追敌军,绝不让其有喘息之机。”
吕小布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而‘一慢’则是,战前准备要谨慎,绝不可心急。我们不能看到敌人就直接冲上去,而是要仔细分析战场情况,安排好战术,确保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只有在进攻时,我们才会全力以赴,三猛齐发,势如破竹。”
吕小布轻轻一笑,眼中透着一丝自信,“既然如此,那就从你们的侦察营和陷阵营开始,全面推行一点两面三三制,四队一组,和三猛一慢的小队战术理论吧。”
他稍微顿了顿,语气更为沉稳,“待你们的战术逐步磨合、成熟后,便可将此战法推广至全军,让大家都能在实战中见识其威力。”
张辽和高顺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思索。张辽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思:“温侯所言极是,但这战术的推行可不只是空喊口号。首先,我们得清楚分析我军的兵力、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各个小组的配合情况。三三制、四队一组,虽然精妙,但每个小队的任务分配和职责需要极为明确,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高顺也点了点头,补充道:“确实,温侯,侦察营和陷阵营都是以机动性和突袭能力为主,三三制的灵活性在这些部队中最为突出。但对于其他兵种,比如弓弩手和步兵,我们在执行时要更加注重他们的协同作战,不能一味追求进攻的迅猛。每个小队的单兵能力不同,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进攻与支援的比例。”
吕小布听后微微点头,赞许道:“你们的思考很到位。战术的灵活性不仅仅是指挥员的巧妙布置,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和完善。每个战术理论都是建立在对敌情的准确把握和我方兵力优劣的分析之上的。就像‘四快一慢’一样,进攻的时机要找准,决不可心急。战前的准备、布置要周密,进攻时才可如破竹之势。”
“至于你们提到的兵力和单兵能力的匹配问题,确实需要根据实际的战斗情况来调整。我相信,经过你们的努力,三三制、四队一组这些战术必定能与我军的兵力特性相结合,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两人听后,心头的疑虑逐渐消散,纷纷点头,表示完全理解并愿意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