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天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七彩天小说 > 卿卿探案录(重生) > 第23章 画中人

第23章 画中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春虫伏于草丛,低鸣未歇,声声不安。月光洒落,透过雕梁画栋,覆于碧绿光洁的檐角,也落在青砖铺就的庭院,最终无声地,落在池阁前孤立的身影上。

李重翊倚栏而立,手中捻起一颗石子,懒懒一掷——

啪嗒。

池面被砸碎,波光倾泻而出,皎然月色随之散作细碎的光斑,氤氲在晃动的水影中,仿佛某种遥远的幻梦,被骤然打破。

他烦躁地拍去指尖沾染的薄灰,又忆起方才在大理寺的一幕。

烛火轻晃里,案卷铺满长案,纸张上墨色未干,上官若把他、赵玄英、司马横三人一道推出了门,笑道,“我一人足矣,不需要帮忙。”

砰。

门在他们三人面前,毫不留情地合上。

留下他和那二人面面相觑。

李重翊目光微冷,指节缓缓收紧。

他知道她想做什么。

在他的目光里,她亲手接过小牡丹偷来的罪证,亲口与林秀娘密谈,亲身藏起那封口供。

上官若背着所有人,想要扳倒韦家。

那为何,也要将他关在门外?

他才是韦家的敌人,才是齐王的敌人,才是这世间唯一该与她并肩的人。

他该与她一道翻阅户籍,一道整理迎香楼的罪证,而不是像赵玄英和司马横那般,站在门外,任由她独自一人涉险。

他不甘地想着,心底某个被强行按捺了数月的念头,在此刻倏然苏醒,猖狂生长。

就像他看见她捧着伤手,零落地站在那里时。之前数月的疏远,在他疾跑向她时,终作徒劳。

可不该是这样的。

他闭了闭眼,指节紧扣剑柄,冷硬地提醒自己。

她不是王若琬。

可那一双眼睛,却偏偏相似得过分。

风起,卷起池水涟漪,他垂眸看见水中倒影,鬼使神差地伸出剑尖,轻轻点碎那一弯月色。

剑尖在水面上轻点,画出一个模糊的字——若。

他猛地拔剑收回,像是试图斩断某种不该生出的错觉,转身落座,冷声道,“刘风,笔,纸。”

刘风依言取来,他握着狼毫,轻落笔锋,笔尖勾勒出记忆里无比熟稔的轮廓。

他画过无数次王若琬,每一笔都清晰如昨。

鹿眸澄澈,其中星点光华,毛笔微勾出她圆润柔和的颊线,颜料点出饱满朱唇,眉目间自带温婉端雅,是典型的文臣之相。

李重翊画着画着,笔开始不受控制起来。

轮廓削瘦,眉眼间暗藏锋利棱角,虽生就一双同样盈盈流光的眼睛,但面目似有久经风霜的倔强。

直到画卷一角的梅花画就,他才知道自己画错了。

画中人,不是王若琬。

是上官若。

李重翊脸色微变,恨恨地将画揉成一团,随手丢向远处。

“刘风!纸,酒!”

烈酒入喉,灼烧着喉管,一如他心底翻涌而起的燥热。他执着初心落下每一笔,试图复刻那个记忆里的影子,可一次次画出的人,都是上官若。

她抬眸一笑的模样,她捻着笔杆专注思索的神态,她皱眉时眸光微闪的神色……

一幅接一幅,满地画卷,尽是她的身影。

刘风看着他画了又扔,扔了又画的样子,为难道,“侯爷……”

自五年前从战场上醒来,他家侯爷便偶尔这样发疯,经常嚷嚷着要找死去多时的王若琬。

可世人皆知,王若琬早死了。

如今,他怎么……刘风看着地上几十幅揉皱的画,神色复杂。

又开始为另一个人发疯了?

笔锋沙沙作响,画了一夜,终于在二更天停下。

他搁笔,目光落在最后一幅未被毁去的画卷上。

女子静坐窗前,纤瘦的身影被灯影勾勒出清浅的轮廓,眉目间藏着遥远而难以揣测的念头,那双鹿眸澄澈似秋水,却又深藏锋芒。

他已经画不出王若琬了。

他该愤怒,可心底某处,却微微泛起一丝战栗的茫然。

他竟……分不清了。

他缓缓抬头,望向檐角的明月。

冷寂的天光落入庭院,琉璃瓦,青砖地,千花圃。可这偌大一方宅邸,却始终孤寂空旷。

寂寥之景,最配寂寥之人。

李重翊眯起眼,对着满屋顶的琉璃瓦,抬手轻抛出笔。

毛笔带着凌厉的劲风,仿佛要撕破夜幕,撕破所有不属于他的繁华,可终究在接近檐角前,轻轻坠落。

咕咚。

池水泛起微波,吞没了最后一丝声响。

夜,沉了。

……

翌日,大理寺。

赵玄英捧着一张薄薄的名录,指尖敲了敲纸页,啧啧赞叹,“上官大人,一夜之间竟能将所有曾居虢州之人全数找出,真乃勤政楷模。”

司马横也探头看去,他生得圆润,圆盘脸一皱,便满是疑惑,“可是……这纸上,尚且有二十余人,该如何锁定凶手?”

上官若左手吊着夹板,酸痛的右手摩挲着茶盏,苦笑道,“你再仔细瞧瞧。”

二人屏息浏览一遍,最后,目光定在开篇的两个小字上——

“户主”。

赵玄英吞了吞口水,警觉地看向她:“难道……这些还只是户主,实际的虢州人,还远不止此数?”

上官若无奈地点了点头。

两个年轻司直一听,顿时垮了脸,赵玄英更是抱怨道,“那岂不是嫌疑人有五六十个之多?这要查到何年何月啊?”

他出身于伯爵之家,从小家中高官公卿来往不断,眼珠一转,便浮上主意来,忙凑近上官若道,“上官大人,此案只在民间中传开来,若是咱们找不着凶手,也未必受罚。不如……”

话音未落,一个爆栗狠狠敲在他额间。

赵玄英“哎哟”一声,怒气冲冲回头,正要发作,却在看清来人后,登时泄了气。

李重翊立在身后,身形挺拔,深蓝色暗纹窄袖衬得一身矜贵冷峻,清俊如霜雪雕琢。他手指微曲,尚未收回,显然若赵玄英再说下去,还不吝于再赏他一记。

“手滑。”他语气淡淡,唇角噙着一抹冷笑,“赵司直,勿怪。”

他的声音里,有止不住的戾气。

赵玄英敢怒不敢言,只得咽下一肚子气。

上官若起身,捧起那张名录,双手呈上,“小侯爷,这是下官昨夜整理出的……”

“嗯。”

李重翊目光始终定在前方,未曾扫过名录一眼,径自迈步往廊下走去。

上官若微觉诧异,以为他未曾听清,小跑追上几步,再度禀道,“小侯爷,这是……”

“知道了。”

李重翊的话音锋利如刀,似青锋剑出鞘,携着料峭春寒。

上官若脚步一滞,二人之间拉开了一段距离。

彼时,春风拂过大理寺庭院,风雨倏然落下,落在瓦面檐角,落在青石砖上,也落在二人之间。春草同少年人的隐秘心思一同在风雨中疯长,生生将冷冽的缝隙填满。

李重翊眸光游离,不敢再看她的眼睛,可心跳却在雨点落下的瞬间,慢慢敲击起他的胸膛。

半晌,他闭了闭眼,冷声道,“大理寺诸事繁杂,本侯事务缠身。此案,你负责,隔日来禀一次便够了。”

他语调漠然,轻轻摆手,似在作别什么。

上官若静静看着他,未曾言语。他的喜怒无常让她沉吟片刻,但“负责”二字带来的喜悦,终究胜过了那一丝诡谲的冷意。

她唇角微弯,拱手一礼,“下官遵命,多谢小侯爷。”

话音落下,便转身朝堂后奔去,绿袍衣角翻飞。

李重翊本不欲再看,可脚步声远去之时,他仍旧隔着雨幕回了头。

只见那抹青绿身影掠过红墙转角,旋即不见。

她从未停留,也不曾回头。

他低低笑了一声,抬手接住一滴落在指尖的雨水,缓缓拭去。

庭院的风将衣角吹得翻飞,空气里满是冷雨的潮湿气息。

上官若喜不自胜,步履匆匆,未察觉前方来人,竟与对方迎面撞上。

她忙扶起对方,抬头一看,竟是郑流芳。

郑流芳拱手,道,“上官主簿,本官手下的差役在华缎轩内搜查,在楼梯上发现了此物。”

他揭开薄布,一抹瓷白赫然跃入眼帘。

上官若拾起那物,眉目微敛,“这是……”

那物件呈椭圆形,非金非玉,亦非玛瑙象牙,瓷白色中透着淡黄,质地细腻,隐隐有纵向纹理收归一处。

一枚男子的扇坠。

她指腹摩挲上头的天然纹路,目光微微凝起。

“这是……贝壳做的?”

郑流芳颔首,“正是。此物乃男子所佩之物,按理不应出现在华缎轩,故而带来大人一观。”

他左右张望,“少卿大人呢?”

上官若耸耸肩,随手将扇坠递回,低头思索片刻,问道,“你可曾询问沈蝉?或许这是楼中客人的物件。”

郑流芳摇头,“沈蝉娘子道,十年来,楼中甚少接待男客。且案发前五日内,也未曾有男子踏入华缎轩。”

上官若眸色微动,凝视着掌心的贝壳扇坠。

如果沈蝉所言非虚,那么这扇坠的主人,极有可能是……

“莫非,是凶手留下的?”她缓缓道。

郑流芳亦是神色肃然,“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此时,赵玄英与司马横闻讯赶来,看见郑流芳手中的物件,也皱起了眉。

司马横苦恼道,“长安男子,以数十万计。光凭此物件,恐怕也难以找到其主人吧?”

“不,可以找到。”

三人齐齐望向上官若,只见她轻轻一笑,眼底光华微动,笃定道。

她缓缓旋身,看向门口。

“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求助一个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