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办公区依旧灯火通明。夜过十点,依旧有不少人连轴转动。冷白灯下,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漂浮着咖啡与焦虑混杂的气味。
程今一进门便直奔会议室。对家的律师函和粉丝群乱象正在快速发酵,唐夕已紧急召集公关团队连夜开会,办公室里人声嘈杂,文件翻动的声音夹杂着键盘敲击和电话声。
“我们已经让法务核实律师函内容,从措辞看,他们很可能只是想拖住我们,制造焦虑感,不一定真打算起诉。”唐夕一口气汇报完,将一叠资料递到程今手中,随即转身又去协调渠道压制舆情。
会议草草结束,但没人散去,每个人都还在自己岗位上争分夺秒。程今没有多言,转身回到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将门轻轻合上。
她站在门边深吸一口气,然后走向办公桌,在昏黄台灯下摊开了三份文件。夜深无声,文件纸张翻动的细响,仿佛也在缓缓堆叠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第一份,是林言刚发来的“修改建议清单”。熟悉的冷调文字配上大段红字批注,每一条都像一根钢针扎进创作神经:
——建议大幅度压缩情感段落,强调节奏紧张的动作场景;
——“兄弟对峙”若能转向更强烈的对立CP走向,易激发二创与社媒传播热度;
——删去写实化衔接,采用短促剪辑风格,以适配短视频平台逻辑。
程今皱眉。这些建议从数据视角看或许并非全无道理,却在一点点蚕食她对故事的情感执念。她担心,一旦剪辑成“流量版”,那些角色的呼吸、眼神、沉默里的弧光,都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第二份,是导演组递交的“坚守人物线条”说明,语气几乎带着求救意味:
——柳尧角色必须完整呈现从纠结、动摇到堕落的转变,情感不能一剪了之;
——沈宴的“沉默段落”不可删减,否则后期情绪爆点缺乏铺垫;
——坚决反对将兄弟线剪辑为CP噱头,这将毁掉影片后半的警匪内核与情感张力。
两个方向,针锋相对。一边是资本的诱导与市场热度的诱惑,一边是导演组捍卫创作初心的最后倔强。
第三份文件,是财务部提交的最新预算平衡表。粗体加黑的那行字醒目又刺眼,“项目资金缺口仍在扩大”,像一根无声的鞭,冷冷抽在心头。虽然对赌协议已签,资方承诺追加资金,但流程漫长,到账未定,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对家那边,已经开始频繁投放预告和宣发,步步紧逼。
三份文件,三条逼仄的战线。
程今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疲惫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她缓缓笼住。她知道,若按导演组的节奏坚持创作,可能会失去林言这最后一根资本线;若妥协林言的要求,整部片子的气质可能会彻底跑偏。而更残酷的是,无论选哪条路,都需要资金支持,而这,正是她最紧张的一环。
她喉间微涩,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夜风拍打着玻璃,城市高楼间的灯光逐渐熄灭,剩下的光点像遥不可及的希望。她忽然想起发布会上那个记者曾冷冷质问她:
“你就不怕输得血本无归吗?”
她当时没答,眼神坚定。可此刻,那句“我不怕”,却被夜色里的沉默重重包围。她当然怕。但她更清楚,这场仗,她输不起。
她回到办公桌前,将三份文件重新翻开,取出笔,圈点、批注、敲下笔记,逐条比对每一项可行调整。屏幕上的文档不停刷新,她的眼神越发沉静,像是一场没有声音的对赌,每一道划痕,都是一次对战。
办公室外的灯逐渐熄灭,只剩下她一处仍亮着微光。深夜无人知晓她独自与多少现实对峙,多少理想妥协,又为多少镜头的坚持孤注一掷。
程今拿起桌角那杯早已凉透的咖啡,轻抿一口,苦涩瞬间蔓延舌尖,也泛进了心里。她不禁闭上眼,脑海中闪过今晚的画面,街角的长椅,沈宴的侧脸,夜风轻拂,两人沉默并肩,灯光斑驳,那一刻,好像还有余温。
可她很快睁开眼,将那一点点温软的情绪封进心底。眼前的台灯依旧孤亮,桌面上的三份文件仍静静摊开,等着她一字一句读懂、衡量、决断。
她必须把思绪重新拉回这间办公室的光影之中,用理性去丈量每一道隐形的刀锋。
风暴从来不是轰然降临的,而是从一份又一份的报表里,从一次又一次的注视、争执与沉默里,悄无声息地浸润开来。它像潮水,在她不知不觉间,已蔓延至脚下。